
《繪本棒棒堂》,台灣第一本以繪本為角度出發的雜誌,
在總編楊茂秀老師的領導下,創造了這一本以介紹繪本、統整當季繪本、分析繪本的雜誌。
雜誌中包含了各式專欄、特輯、優良圖畫書評鑑活動花絮、每季圖畫書介紹、討論會紀實等,
自第九期起,增添了封面人物,介紹台灣繪本創作家,
讓《繪本棒棒堂》讓變得更為生動、豐富、有趣。
而《繪本棒棒堂》也從2005年起,與台灣各單位進行合作,
以努力攢來的經費,支撐著這個不斷進步的雜誌。
但是,《繪本棒棒堂》,並不甜美。
由作家老師楊隆吉先生賜予的童趣名字,承受著許許多多外人所不知的問題,
似乎受到各界好評的《繪本棒棒堂》,卻始終無法吸引大批讀者訂閱。
沒有讀者,我們就必須面臨經費的壓力:
我們不敢貿然商請有力人士撰寫專欄,因為我們發不出稿費;
我們的印製數量有一定的限制,因為我們得想著下一期有沒有錢用;
我們字字計較,生怕過多的頁數造成成本的提高......
但我們還是在做,咬著牙,不得不做。
是為了甚麼?
《繪本棒棒堂》目前遇到好多問題,我們嘗試思考一下:
- 經費不足:印製數量有限、專欄邀請有限、編輯收入微薄;
- 人員替換:一屆換一屆,培養的人才代代流失,編輯群無法穩定作業,難有心力改變;
- 內容具有距離感:學術意味濃厚的文章,缺少親子、繪本界前輩、繪本相關產業專欄,使讀者容易感到乏味,閱讀亦有吃力之感;
- 書籍難以收齊:缺少完整的出版社平台,使該季繪本有不全之嫌;
- 行銷不足:內容、數量、銷售點的侷限,使《繪本棒棒堂》包裹在台東大學的衣衫中,不能透氣;未藉產、官、學進行三方行銷,且無網路平台、廣告消息供讀者參考,是故造成訂購人口過少,收入自然入不敷出。
問題還有許多,這些沉重的事情,
總編、主編、責編們真的有努力解決,
一點一點的改變,一點一點的推銷,
我們傻呼呼地相信著,「《繪本棒棒堂》一定會更好!」,
憑藉這股傻勁兒,《繪本棒棒堂》即將有更大的改革。
那我們呢?
我們這些學生編輯呢?
我們可以做甚麼?
有甚麼辦法可以幫助我們的雜誌─《繪本棒棒堂》?
草根一點。
每個編輯在每期出刊後,都可以領取五本辛苦而來的《繪本棒棒堂》,
很簡單,我們希望你捐出一本:
注意,這是自發性的,絕不強迫的,你自己決定的,
我們將用這一本,與網路世界的讀者進行連結,
藉由串聯方式,讓台灣某個角落的一個繪本愛好者,
得到一本《繪本棒棒堂》。
走鄉,讓《繪本棒棒堂》自己帶著自己的重量,感動別人。
很簡單,只要這樣做:
- 編輯自願捐獻一本《繪本棒棒堂》 。
- 收齊走鄉雜誌,確定數量,每期十本,額滿為止。
- 開始宣傳,於PTT、本部落格中進行宣傳。
- 發現意願讀者,意願讀者協助提出「為何想閱讀《繪本棒棒堂》」之原因。
- 累積意願讀者至十位,結束宣傳。
- 開始走鄉,意願讀者僅需負擔回郵信封,便可以得到走鄉雜誌。
- 雜誌走鄉至意願讀者手中,意願讀者閱讀後以信件、電子郵件、部落格方式進行回饋。
走鄉,讓更多人看到繪本棒棒堂,也讓編輯們了解我們的更多編輯問題,
藉由讀者回饋,我們得到意見、建議、鼓勵,
並努力利用網路進行活動串連,
讓更多意願讀者產生,讓更多走鄉雜誌出現,
讓《繪本棒棒堂》,大步大步的走‧出‧去!
《繪本棒棒堂》走鄉提案,啟動中......
0 意見:
張貼留言